2007年可以說是音契相當豐收的一年:聖樂學苑踏出紮實的一步、音契室內樂集的啟動、《創世紀》與《夢見一座橋》帶來了相當大的迴響、古典聖樂之夜與聖誕音樂佈道會也都圓滿的達成任務。因同工及眾多團員的擺上,2007年我們一共呈現了前所未有,九場全體成員不支付演出費的大型音樂會。如果再加上一起練習的日子,對服事擺上而言,真是了不起的成就、願一切榮耀歸於神!

不過就如發表Linux程式的扥瓦茲(Linus Torvalds)所說,他最害怕事情停滯不前、毫無變化、陷入膠著狀態。的確,許多成功的企業家都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,連比爾蓋茲也說過,「我時常夢見自己做了一個錯誤判斷,明天公司就毀了。」的確,面對如期來到的2008年,響起的號角,不是勝利的聲響,依舊是爭戰的號角,更為慘烈、急迫。2008年的台灣,數十年累積下來的問題都持續的在燃燒,基督徒所面對的挑戰只有更艱鉅,可是我們仍然日復一日的,一天過似一天?要任憑時代橫掃而來的逆潮割宰,還是扛起時代巨大的挑戰,有謀略的、有計劃的、有果效的,為台灣劃開一條走向永恆的路?

2008年有新制的立委選舉,更有總統大選,電視廣播和報紙幾乎都在沸騰,大家爭得面紅耳赤、咬牙切齒,然而我們要問:有誰真的關心這塊土地呢?

台灣阿
誰為妳悲傷呢
誰轉身問妳的安呢

從西方社會移植過來的民主制度,在缺乏真理的土壤上,長出太多畸形的產物。金錢比過去更握有掌控人類命運的權利;媒體、政客玩弄下嚴重對立的藍綠意識型態;商業文化所滋生持續膚淺、感官化的價值觀;更遺憾的是基督徒人口比例的下降。這一切,難道不都在指控我們這一代的基督徒嗎?想想看,如果要測量基督徒的智力平均值,不曉得我們這一代台灣的基督徒分數如何?

大家是否也感覺基督徒也貪財?(不過比較含蓄)也納悶為什麼也會藍綠對立,而不在上帝面前尋求祂對台灣的帶領?教會中不也時有所聞一些「師出有名」的鉤心鬥角的問題?大多數的教會也只能自掃門前雪?換句話說,台灣社會的2008年和基督徒的2008年並沒有太大的差異,只不過我們所參加的「俱樂部」不同,需要「信主」的人才能入會,同時也得學會活動的口訣。基督徒的圈子是否太像堡壘,最大的用意在保護裡面的人?

在這樣沉重的大前提之下,我們這一代的基督徒必須捫心自問:「到底想為社會和人類帶來什麼樣的根本改變呢?」我的回答很簡單:希望每一個人,都能在主裡擁有豐盛的生命。就音契人來講,或許可以有這樣的宣言:

「藉著音樂讓貧瘠的心靈走向豐盛」

音契有三大使命,可是多年下來,這三大使命比較像是我們的「善意」,所累積的成果並不明顯,甚至對內,也沒有達到讓我們的使命,成為所有音契人對未來的憧憬、標準和價值。原因之一可能是我們沒有將使命轉為精確的目標,尤其音樂所產生出來的聲音和感受都是無形的,我們要如何將其轉化成一種大家可以辨認的價值呢?究竟要行銷「抽象的概念」比商品難太多了,更何況我們表達的是生命的態度,一種建立在信仰生命上的價值觀。究竟2008年,音契應該朝著什麼方向來前進呢?

一、教會音樂使命: 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培育聖樂人才。
何樣的人才?不但是教導具有音樂才能的人更多的技巧、知識、服事的心態,更深刻的,培育出在聖樂領域中可以找到生命意義的人才。也就是說這個人,願意投其一生在這個工廠,像一位雕刻家畢生心血所琢磨的雕像,如此,聖樂服事者的身分、職責、能力就合一了。

二、福音使命:認清楚傳福音的「對象」,也就是要了解我們的「顧客」。
假設拉薩有個基督徒團體,請問他們傳福音的「顧客」應該如何界定呢?難道不是西藏人嗎?那麼下一步我們要問,西藏人的價值觀如何形成的?他們的歷史、他們的習俗、他們的思考模式,他們的語言、文化?譬如說西藏人如何面對生命意義呢?今天台灣基督徒人口比例的低迷,這不是原因嗎?我們操著只有自家人有效的規則在溝通,只有在自己人的封閉世界中,才行得通的思維。

三、文化使命:明確的講,如果我們無法開闢音契的愛樂者,音契就無法持續文化使命。
沒有聽眾就造成失去舞台的音樂家,沒有舞台的音樂家若不另尋舞台,導致技巧生疏,在專業的領域中只有等著被淘汰。音契必須想盡辦法開發追求品味、美感、靈感的「顧客群」,否則我們也不過是在「堡壘」內開音樂會,影響的對象就只有你和我!

聖經中提到與音樂相關的字眼不下八百次之多,其中所提及音樂的功能甚多,舊約時代從事聖樂的必須是利未人,許多音樂家不但是先知、族長,連大衛本身也是音樂家,這些記載都一再的顯示出上帝對音樂的「偏愛」(抱歉,音樂人的偏見)。當然,這也表示音契人的任重道遠,而且我認為不可把這三大使命的責任推給教會。我們非常需要教會成為我們的後盾,但這任務必須由能夠在這異象中,尋見生命意義的音契人所承擔。上帝在這個世代,在台灣聚集了這一群基督徒音樂家,不就像昔日走在以色列軍隊前的歌手,或繞耶利哥城,走在約櫃前吹角的祭司們?

了解使命雖然是根本的,卻僅是個開始,使命需要計畫、行銷、人才、金錢、禱告,才能夠落實為成果。有句話:「徒有善意不足以移山,要用推土機才行。使命和計畫代表善意,策略就是推土機。」今後更需要大家的耕耘、投入,讓我們有貫徹使命的計畫,然後有智慧、有策略的讓我們的使命落實、生根、結果。

九一一事件後,美國官方人士說:「我們的準備十分充分,方向也正確。但是,威脅就像一輛被後衝撞過來、速度超乎想像的卡車。」意味著我們的眼光必須看得更遠、我們的腳步無法創新也得跟上時代。在不曾察覺中,其實音契的腳步已經停滯了,借企業家威爾許的話:「無法自我否定的企業只有滅亡一途」。

我們今天也需刻意全盤否定以前所有的工作、目標、成就?面對不同的世代,是否該先停止用過去的價值觀和知識作判斷?我們是否可以將過去的思維、經驗歸零,重新在主面前尋求亮光?能否如昔日大衛在主面前的祈願:

詩篇39  
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……我流淚求 不要靜默無聲,因為我在 面前是客旅,是寄居的。

詩篇90
我們度盡的年歲,好像一聲嘆息……其中所矜誇的,不過是勞苦愁煩,我們便如飛而去……求 指教我們怎樣屬算自己的日子……願 堅立我們手所做的工,我們手所做的工,願 堅立。

詩人在這裡所哀嘆的是人生歲月短少,我們不過是客旅,所以需要神告訴我們人生的方向,以免迷失。我們需要智慧來珍惜自己的日子,好讓我們一生所做的工,不會像早晨發芽生長的草,晚上割下枯乾。若連大衛都得如此在神面前尋求人生的方向,我們是否也當如此?唯有如此,我們手所做的工,才會被堅立。 

 

你(們)何時加入合唱團?
頌穎:最早加入音契在1989年,應該是《心靈樂篇I》的時候。當時音契還隸屬在「校園團契」,團練的地點在現今校園書房,屋頂是加蓋鐵皮的五樓,以及二樓的大教室。每週日下午5:00到7:00練習。當時詩班有周美智、林美智、駱惠珠、錢善華老師等。那時我姊頌恩在唸師大音樂系,說音契詩班缺人,在那兒可以學很多東西,就拉我參加。懵懵懂懂唱了兩年,唱完《心靈樂篇II》後,因學校畢業要當兵,就離開音契。

兩年後退伍繼續唸書,到畢業又工作了將近兩年,有一次在校園書房遇到范姐,她說音契很缺人,一直希望我回去;考慮很久,認為成為社會人士,只要有工作就很難持續參加。但范姐毫不放棄的遊說,再回到詩班,已經是1997年。時間過得真快,距上次離開詩班已時隔7年。

宜君:我與音契的第一次接觸是在1988年的懷恩堂聖誕音樂會,那時我剛信主不到一個月。由於愛唱歌,從小到大「合唱」一直是我生活的一部份;知道有音契音樂會,便抱著興奮又期待的心情去欣賞。那次的主題是「請問•生命」,我在台下聽得既感動又羨慕,好希望有機會也能參與這樣的事奉。但當時對我而言那是遙不可及的夢想,因為音契以音樂科系為主,程度太好了,我一定是考不進去的。 後來因為服事的重心放在教會,音契也就慢慢被擠到記憶的角落,幾乎是快忘記了。一直到1994年7月報名第一屆飛颺音樂營的小隊輔,意外地發現許多營會同工都是音契的人,覺得自己程度還能跟得上,於是當年9月音契招生時,我被正式錄取加入詩班,直到現在。

在合唱團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?
頌穎:1994年,音契在國父紀念館演出心靈樂篇,我坐在觀眾席欣賞演出,詩班唱著一首久違的曲子「 是神」。聽著熟悉的旋律,在即將終了前的一段,指揮以 Allegro 速度進入最後的結束,不料合唱團一開始就沒跟上,整整慢了一拍。就在老師的指揮棒停住的那一瞬間,詩班還在唱……之後整個詩班就像楞住了…全場鴉雀無聲,所有聲音在空氣中靜止,那種感覺真是令人難忘。

宜君:很多的「第一次」都讓我印象深刻,選幾件來講好了。

入團後第一次練唱,我就被嚇到。那次練的是「 是神」,是金哥的老師的作品,一向拿起譜來便能直接視唱的我,第一次發現自己抓不到音,很心虛。那是我第一次唱這麼現代的曲子。練唱結束後,偷偷問旁邊的人:「怎麼辦?我都不會唱。」她回答:「沒關係,我們也是,習慣就好了。」我才鬆一口氣,然後回家自己狂練。後來常常唱金哥的曲子,逐漸也就「百毒不侵」了。(哈哈哈!)

第一次合樂團,當時還是在校園書房的二樓,不是很大的空間裡,要擠下一百多人以及樂器,那時合唱團是很克難地擠在最後面,各自找空隙看指揮,遑論排隊型。可能也是空間有限的關係吧,當樂團奏起音樂,那種震憾與感動,實在是難以形容啊……

1994年10月,音契辦了兩天一夜的音樂營,地點在宜蘭頭城。不料碰上罕見的十月颱,外面風雨交加,但大家在室內卻也玩得很開心。那次音樂營是樂團、合唱團都有參與,許多老師們也攜家帶眷,令人難忘。我後來才知道,那次是音契空前(希望不是絕後)的大活動,後來合唱團雖也辦過幾次音樂營,但是再也沒辦過「全音契」的活動。

那場演出最受感動?
頌穎:參加了那麼多場音樂會,表現好壞各有,如果真的用心準備,就可以看見神的祝福,唯有看見神動工,就會得到最深的感動。我覺得以前唱過的曲子,像是「祂是愛我」、「無以倫比的上帝」、「詩篇一百四十五篇」都很令人感動,希望有機會可以再唱。

宜君:唱太多場了,選不出來耶……我覺得每一場的感動都不同,應該要視曲子而定。不過我也發現,當你預備了多少,回饋就有多少。如果只是看譜唱,那進步就很有限,但是當你做了功課,去瞭解樂曲結構、作曲背景,並且把譜背熟,能夠跟上指揮的要求,那收穫最多的還是自己。另外,我也認為,自己要先能被曲子感動,才能感動別人。

你們是在合唱團認識並締結良緣,如何幫補對方?
頌穎:現在想起來,我覺得宜君的幫補應該是從神來的幫補。(宜君在旁邊狂笑中…)在我再度回到音契後,重心仍放在工作上,想從工作中獲得成就,所以並不認真參加練習。所以常常在聲樂上有些困擾。我禱告神如果要我繼續待在音契,那就讓我有機會上聲樂課,解決發聲的困擾。後來參加周美智老師的聲樂小組,也認識一起上課的宜君,上課的方式是每次安排一、二位組員,各上半小時的個別課。每當有人臨時無法上課,就由我接替,這個情況持續3年,在這段時間受到密集的聲音訓練,讓我得到許多造就。

和宜君交往後,我去旁聽宜君教會的信仰課程。一方面是陪她去,一方面也想聽聽不同教會對基本信仰的觀點。就在此我受到主的呼喚,如果要跟隨祂,就必需完全專心。我被主吸引回祂的面前,讓主在我人生中不再是次要的,而是主要的。我認為如果我們走的路目標是正對--神,不偏離左右,時候到了幫補的人就會出現。

宜君:哇哈哈哈,這完全不是我來音契的本意啊~~~~ (狂笑光速逃……)我想是神非常愛我,賜給我一個超過所求所想的伴侶 ^_^。頌穎有一些我所缺乏的優點和特質,能成為我的提醒。我們有相似的地方,也有互補的地方。基本上,我想,就是互相cover啦!

身為團長、資深團員對合唱團的期待和展望。
頌穎:現在音契和以前是不同,但是福音事工的目標始終一樣。以前的團員來音契只是單純地唱歌,方向、異象、行政擔子只落在指揮和辦公室同工的身上。現在的團員較清楚自己為什麼而來,並且在信仰也有增長。

以前詩班曾經到各國中的週會開音樂會,雖然現在環境不同,已無法這麼做。我仍盼望詩班能出自己的音樂佈道人才,自己的講員。如果屬靈的生命能夠更豐盛,我們就能做更多的見證。音契是來自校園,或者可見的將來,我們可以回到學校,到大學、或音樂系,開音樂佈道會。我們有很棒的音樂基督徒老師,讓別人看見我們的音樂,因有基督的生命,而完全不同。

宜君:我很希望合唱團能有一套常備曲目,是隨時能拿出去打仗傳福音的。不一定要很重、很大,也不一定要樂團。其實有許多的聖詩都非常美,也有豐富的信息,金哥一些早期的作品也非常適合用於佈道,願藉詩歌去傳那美好的消息。其實以前合唱團辦過幾次只有合唱團的音樂會,效果都不錯。記憶猶新的是幾年前的「從彌賽亞到聖保羅」,還有早年由錢善華老師指揮的「經文歌探源」,有些歌我到現在都還記憶深刻。

另一方面,就是希望大家都能清楚來到這裡的目的,不是為了成就感滿足自己,也不是為了交朋友找對象。音契是一個事奉團隊,既是事奉,就要有委身的心志,要付代價。音樂不能凌駕信仰,若有音樂而沒有生命,那並不是事奉,只是拿神所賜的禮物往自己臉上貼金。<太六33>「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,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。」

期望每位團員在這裡都能有成長,有更新,唱得快樂,生活得力。

 

在物資不斷上漲,生活環境更艱困中,大家會更看重身體的滿足和及時歡樂,總是漠視心靈的渴求和呼喊,音契所堅持的理念自然面臨更大的挑戰。在此,求你們紀念音契的事工,為此代禱-我們在音契所做的工是有果效,期盼它讓這代人重思生命的價值和真理。
 

1. 合唱團員請於2/24(日)下午2:30至巴赫廳報到,合唱團將展開新學年的練習。

2. 巴赫新聲08年8-12月節目徵甄選於2/1-3/14收件,並於3/31公佈結果。意者請上音契網站詳讀內容並下載表格。

3. 音契徵求行銷主任,需具此經驗且為基督徒,認同音契事工與使命者。意者請寄履歷附照片至音契辦公室。二月底面試,三月起試用。

4. 今年起「音契主日學」暫停舉辦。



春季聖樂課程報名開始

發聲法

●目標/幫助需要長時間講話(教師、傳道人等以講話為主的職業)或聲帶沙啞、長繭需調整講話方式者, 訓練建立正確發聲方法,進而唱出優美歌聲
●上課時間/2008年3月3日起 每星期一下午3:30-5:30 上課次數/12次
●教師/駱惠珠(任教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系、文化大學音樂系)
●費用/5200元/人(上過兩期課程之舊生減免200元)
●報名截止/2月22日

古典聖詩司琴

●目標/針對不同風格的聖詩,設計最適合的變化,彈出感人至深的聖詩
●內容/傳統四部聖詩變化、現代流行詩歌的編排與設計
●教師/洪頌恩(美國克里夫蘭音樂學院伴奏碩士,音契聖樂學苑主任)
●資格/教會司琴、具奏鳴曲以上彈奏程度
●上課方式/一對一個別課
●上課時間/請與洪老師聯絡,每次一小時,上課6次(須在兩個月內上完)
●上課用書/古典聖詩彈奏的藝術
●費用/6000元(不含樂譜)

報名方式/請先劃撥繳費,並將收據黏貼在報名單上,以傳真報名 FAX:(02)2585-0844。報名單可於網路下載 或來電(02)2585-0866索取 劃撥帳戶/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19577978



捐贈戶名: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
郵局劃撥帳號:19577978
銀行帳號:140-150-199345
(第一商業銀行 圓山分行)
出版者/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
    音契合唱管絃樂團
發行人/潘 冀   總 編/音契行政中心
美編/音契行政中心 電子報/音契行政中心

...............【
欲取消訂閱本報者請來信】...............